舞蹈课堂:东北秧歌文化

2024-06-08 09:00 ~ 2024-06-08 18:00

0/50

烟台海阳市文化馆

收藏
已报名:0人

一、东北秧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我国最早的秧歌产生于中原一带,后来传到东北地区,由汉满两族人民共同培育使它发展起来的。清朝顺治年间"杨宾"在《柳边记略》中曾有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由此可见,东北秧歌的流传和发展至少有三百年历史。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三种类型的秧歌形式: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秧歌表演常用的道具是手绢和扇子,也有用其它道具的,如:手玉子,等…。东北秧歌的音乐也很有特点,其中唢呐和小钹为常用的音乐伴奏乐器。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稳中浪",这正是对东北人民粗旷质朴的精神素质、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艺术概括。
二、东北秧歌舞蹈欣赏知识介绍

汉族的东北秧歌舞蹈形式中,主要是以走相、稳相、鼓相、手巾花(具体的舞蹈训练内容的名称)来体现舞蹈风格的。欣赏东北秧歌我们要从舞蹈演员的脚步动作看起,要看这个演员从身体上表现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协调美,也就是这个演员是否在舞蹈动态上体现出了由脚下的踢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和腕部的绕花的一种协调性。欣赏东北秧歌的另一个重要点是:看手巾花的表演技艺。手巾花就是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常说的"手绢",在舞蹈中手巾花不仅是一种技艺的表现,它更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舞蹈中常以不同的手巾花耍法和节奏变化的处理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它既可以用优美的"片花"(手巾花的一种耍法)表现大姑娘的秀美和羞涩,又能以灵活脆快的"小燕展翅"(一种舞蹈动作和手巾花的结合舞蹈动态)表现小姑娘的俊俏和泼辣手巾花是舞蹈表演中突出变现力的主要环节。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舞蹈中看演员的内心节奏感的把握和身体的控制能力。总之,优秀的舞蹈演员总能将舞蹈表演的收放自如,让观众在舞蹈欣赏中目不暇接。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海阳市文化馆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创建和谐海阳为重点,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中心,出色完成了免费开放、培训辅导、线上服务、非遗保护等各项工作。海阳市文化馆开设网络云课堂,通过“互联网+”等公众云平台不定期发布戏剧与影视、声乐、舞蹈、钢琴、美术、书法、摄影等多个门类线上公益培训视频,让市民足不出户参与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体系化的全民美育行动,进一步推动和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并同时培育一批文艺爱好者。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参与各类线上活动,全年累计线上服务人次3万余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人们普遍追求高质量文化生活的今天,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意义凸显,群众需求在哪里,文化馆的服务就跟到哪里。让人们在精彩活动中感受文化之美、在技艺学习中了解文化知识,一直是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目标。反映了现代艺术普及服务的灵活性和品质化,更多的创新实践正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方式,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提升人们的艺术素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活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