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氏草编
2023
03-08
09:15
滨州市惠民县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不知几时棕叶青,艺人采来做龙凤,上下翻飞掌中舞,活灵活现妙趣生” 这首诗,描写的便是草编编制技艺。
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据专家考证,草编织技艺上溯至“结绳记事”,战国时代已有绳结纹饰的铜壶;明清时期,人们常用绳结作辟邪的饰物。在民间,劳动者更是把美好愿望和实用功能紧密结合,利用当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麦秸等丰富的地方资源,编成帽、篮、拖鞋、果盒、杯套、盆垫、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及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或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或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品种花色繁多,质量优良,富有朴素雅致的风格,在中华大地盛传不衰。随着后来编织技艺的发展,通过草编艺人的手授口传,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成为华夏文明的标志。
惠民县何坊街道的张氏草编工艺发源地位于何坊街道张大官村,该村村民自古就有手工编织技艺传统,他们利用当地所产的各种草茎、麦秸等为材料,就地取材,编成种类繁多、花色各异的各种生活用品及工艺品,既别致美观,又经济实用。代表性传承人张洪恩在继承父辈传统编制手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原有手工编织技艺的基础上,逐步利用有机塑材、彩带等代替植物叶来编制各种工艺品,既便于长久存放,又美观大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022年,张氏草编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