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彩印花布

2023

06-12

08:14

临沂市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彩印花布,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是一种古老的中华民族手工艺品。彩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



起源追溯

明清两朝,大大小小的染坊逐渐兴盛起来,到民国时期,各县、乡镇都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染坊。解放后,彩印花布品种变得更多,使用也更为广泛。


制作方法
彩印花布大多用来做包袱皮,或者是床单、门帘、娃娃肚兜等,一般采用镂空纸板印刷的方法,主要经过打板、画版、刻版、调色、染布五道工序。



传承情况
文革时期,开染坊及印花布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及“破四旧”的对象,致使全国各地的染坊纷纷关闭,曾经一直作为营生的彩印逐渐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1948年出生于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的张明建学徒时年龄小,学得快、学得多而精,从而使彩印技艺免于失传。据文化部调查,他是中国目前民间唯一一位会彩印花布的艺人,从打版、制版、刻版、配色、印染都独立完成,也是沂蒙彩印花布的第六代传承人。

对于彩印花布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流程,张明建已经烂熟于心,60多年来,无论彩印花布风行一时,还是沉寂民间,张明建都没有停止对彩印花布的创作。由于时代的发展及时间的变动,现在基本上不大使用彩印花布了,会彩印的老艺人也都相继做古,彩印花布濒临衰亡。彩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国家的重点保护项目。






传承价值

沂蒙民间彩印花布是齐鲁大地璀璨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其绚丽质朴的乡土美学范式体现了沂蒙人们的智慧。浓缩了沂蒙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表达了沂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44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