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8-03
09:05
菏泽市巨野县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鲁西南地区是戏曲之乡,江北著名的戏窝子,以“吹戏”为乐的艺班、唢呐班、鼓乐房、子弟班等民间乐队组合,是鲁西南鼓吹乐主要的构成载体。荷泽地区像陈集唢呐班这样的大小民间艺班多达百余个,他们都以自己“放下唢呐拿起锄,撂下镢头捧起笙”的方式快乐演奏着,顽强传承着。
陈集唢呐班2017年7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
2016年8月,当地公布的《移风易俗倡议书》中写道: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倡议书也陆续在鲁西南其他县区出现。
移风易俗本身没有错,应当根据人群的心理接受度或地域的风俗,有个渐进的过程。
之于民间唢呐与鼓吹乐,这等调研听证似有不足的所谓“移风易俗”,断崖式的绝后路、一刀切,客观上容易造成对鼓吹乐守艺人的误打误伤。
幸而仅是“倡议”而已,未形成地方性的铁面法规。
“自古至今,唢呐的传承很大程度依靠婚丧嫁娶。”省政协委员、唢呐演奏家王彬林说,应充分认识唢呐这一民间艺术的价值。“这些民间艺人不靠政府补助便能生存,还传承了非遗民俗,是值得提倡的事。”
山东省政协委员、唢呐演奏家、原山东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彬林
文化部“群文之星”称号获得者、巨野县文化馆馆长魏玉静表示,让民间唢呐完全走上正规舞台不可能,走进大剧院、音乐厅的机率就更小。如果演出内容走偏了,必须纠正,只要是思想健康、传播正能量的唢呐班,不造成铺张浪费,政府就没必要过多干预。
巨野县文化馆馆长魏玉静(中)带领陈集唢呐班赴海南参加全国民间乐种展演时合影
陈集唢呐班“领班”陈建彬说:“孩子们从小学到现在,如果把唢呐给他夺走了,以后靠什么生存?这好像也不符合传承发展的政策。”
乡规民约之于鼓吹乐,要尊重千年民俗,应顺乎人心民意,就是护水脉于根,就是还生机于民。
陈建彬表示,以前只知道吹唢呐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只想着把他吹下去,让子孙后代都知道有这项东西。后来知道这是传统文化,我们这些人有义务有责任将这些技艺传下去。
2018年5月,陈建彬获授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建彬不负国家财力扶持和广大知音厚望,以满负荷运转的传承机制,更始于乡野求乐,继续以创新铸魂,垂范施教,授徒传艺。虽说在对外招生传艺方面还存在不小的障碍和阻力,但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毕竟让陈集唢呐班以广聚作品和纳新人才的团队精神,开始逐渐超越家族式的搭班局限,将过去演奏鼓吹乐的单纯生存需求,跨跃提升为守护民族文化财富的高度。
全省鼓吹乐艺班众多,不可能每一个艺班都能得到政府的帮扶或提携。虽说理论上存在的机会均等,但说到底,大家最后比拼的还是实力质量、坚守乡村大舞台的持久耐力和对乡镇文化建设的示范性与影响力。
鲁西南鼓吹乐作为非常有特色的民间乐种,已在鲁西南地区遍地开花,村村鼓乐响,乡乡唢呐声。其中陈集唢呐班以家庭成员为骨干的合作合力,与国家帮扶支持形成双重推力,在演出中沿革完善,团队不断壮大,发展得更为迅速。
巡走城乡,驻演八方,就是对民间乐种最有效的传承。长年坚持专家指导和作品保鲜(创作曲目),坚持地域传统的纯粹性,坚持演出高频化,就是对民族文化传承最有力的创新与保障。
传承以唢呐为代表的鲁西南鼓吹乐,首先要传承传统的表演形式;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的推动,组织优秀团队,把思想健康、传播正能量的好节目送到群众身边。
各级政府针对民间乐种而出台的各类大赛、艺术节等的“软投入”实践引导,让鲁西南鼓吹乐艺术在“享受宽松政策重于给资金”环境中,不断演进,呈现了持续繁荣。
刘萍 写于山东歌舞剧院 2023.7.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