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故事(一)——蓬莱小面

2024

02-27

09:00

烟台市蓬莱区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蓬莱小面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清代时期爱国将领宋庆的父亲(姓名不详),由民国时期的衣福堂(祖籍栖霞)改进创新。衣福堂13岁入馆学厨,学得一手精湛的拉面技艺,自营一家“衣记”面馆。 


图片


一天傍晚,“衣记”面馆最后一批客人也酒足饭饱,有说有笑地离开了。衣师傅眼看着天色已然不早,正准备关门,忽然来了几位客人,吵吵着非要吃拉面不可。衣师傅一看,和好的面团都已用完,现和也来不及,案板上仅剩下一些为数不多的面坯子,还剩一条当地特产加吉鱼和发过的木耳。这难不倒衣师傅,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将面坯分到几个碗中,将锅内的花椒、大料烧开,再放入加吉鱼肉、盐、酱油等调料,淋上鸡蛋和湿淀粉,浇到面坯上。客人一看,此面卤多面少,鲜香味美,无不叫绝。便问这叫什么面?衣师傅心想,此面是山东打卤面,但面坯比打卤面少,于是顺口就说:“这是蓬莱小面。”蓬莱小面从此就叫开了。


图片


图片


衣师傅见蓬莱小面如此受欢迎,便不断研究并更新制作方法,每晨仅售百碗,价格低廉,引得蓬莱城内及外来的人们纷纷前来一探究竟,一时以吃不到衣福堂小面为憾事,蓬莱小面因此名声大震。它凭借三分面、七分卤、味美价廉的特点而延传至今,倍受人们的欢迎。 

蓬莱小面由衣福堂传承给第三代传承人沙熙家,由沙熙家传承至第四代传承人王福禄。40多年来,王福禄一直从事蓬莱小面的制作、传承和研究,他在继承蓬莱小面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将用料、做工、火候等加以改进,把和面、溜条、出条、制卤等工艺的技术性加以提炼总结,使成品在品相、口感、营养搭配等方面更完美、更丰富、更科学合理,推出了粗条面、宽条面、空心面等。他还起草编写了鲁菜蓬莱小面地方标准。2006年,蓬莱小面成功申报“山东省地方名吃”,2015年,蓬莱小面被省商务厅认定为“齐鲁名吃”。2014年以来,先后有山东卫视、江西卫视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蓬莱小面进行过专题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探索发现》和《生财有道》栏目还对王福禄进行过专访并把蓬莱小面的制作过程拍成了纪录片。2020年1月,王福禄率队到塞尔维亚共和国展示蓬莱小面,第一次让蓬莱小面走出了国门。


图片


图片


蓬莱小面量小、面细、卤鲜,综合了对于美食要求的色、香、味、形、器五个方面。在摔小面的过程中要尽量将面拉长、拉细、拉均匀,根根如细丝,象征着感情长远,健康长寿。当然,这也是热情好客的蓬莱人凡事不怠慢不敷衍、认真讲究的一个缩影。小面种类也十分丰富,将上等的加吉鱼、鸡肉、猪大骨熬制成汤,淋上蛋液、淀粉糊,让小面卤汁浓稠鲜美,搭配上新鲜的海鲜,如海胆、海蛎子、扇贝、大虾、鱼等十余种,将酥油条浸泡到卤汁,满满地吸收小面精华,再配上丰富的配菜:韭菜末、香椿末、咸菜末等,回味悠长,百吃不腻。

蓬莱小面作为当地特色美食延续至今已有百余家店铺,包括王福禄蓬莱小面、建兴面馆、公平面馆、兴伟面馆、百胜面馆、苏晓面馆等。蓬莱小面早已是最受市民、游客们欢迎的必选早餐,蓬莱小面制作技艺也于2021年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级非遗项目。正所谓:好客有好品,好品待好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