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市南区文化馆“乐学童年”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获评青岛市2021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21
11-08
09:41
青岛市市南区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近日,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市南区文化馆“乐学童年”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获评青岛市2021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市南区文化馆“乐学童年”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本着“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关爱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核心目标,组织开展公益培训、讲座、体验课、公益演出以及各类线上讲座培训等活动100余场,服务人数20余万人次。近年来,市南区文化馆坚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导向,以培育未成年人精神文化成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为目标,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注重品牌化和特色化,致力于创建“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以“乐学童年”为主题,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以学习带动传承,形成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同时,项目不断注重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先后打造了非遗讲座团、胶东大鼓表演团、文化宣讲团等多支文化人才队伍,吸纳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社会艺术机构、在校学生等参与,活动志愿者达上百人。

二、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文化艺术注重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的同时,市南区文化馆不断致力于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围绕关心下一代工作和传统文化传承。“乐学童年”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先后组织开展了“非遗夏令营”少儿传习活动、“创意手作坊”非遗体验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夏夜“艺体验”等活动。通过听讲座、看示范和亲自体验的方式结合,学习传统文化和艺术。同时积极带领团队参加省市级的文艺和宣讲比赛,通过演出实践增强志愿服务项目的整体水平。
自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聚集性文化活动受限,市南区文化馆充分借助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做好线上文化志愿服务,先后组织开展了“古琴艺术”、“胶东大鼓”、“少儿快板”、“书法入门技巧”等一系列针对未成年人的线上讲座、线上培训、线上看展等活动,探索出“互联网+”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极大丰富了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提升了未成年人艺术普及的成效。市南区文化馆“乐学童年”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为广大未成年人学生送文化知识的同时,一直重视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将思想品行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工匠精神等融入到活动当中。


例如,在“‘创意手作坊”活动和以“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开设木板年画、木作、面塑、彩绘泥老虎、活字印刷、胶东大鼓、皮影戏等多个非遗民俗项目体验,参与活动的学生300余人次。“乐学童年”文化志愿服务团非遗讲座团的老师们现场为学生们讲授和示范非遗技艺,学生们通过听老师讲解和自己动手制作结合。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更是将凝聚在项目技艺中的“工匠精神”在学生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学生们在现场互动和体验中认识了不同的非遗文化、在感悟传统文化艺术魅力中得到一次成长。市南区文化馆不断吸纳社会优秀文艺团体、教育机构等参与到公益文化活动当中,将各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互补,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壮大公共文化建设力量,促进形成良好的全社会文化志愿服务生态体系。此外,市南区文化馆还大力推行“人人志愿 携手共建”模式,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注重思想引领,让“乐学童年”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更加贴近时代主旋律。号召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让文化志愿服务更贴心。文化馆注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升级,不断打造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以创作助推志愿服务水平提升、以志愿服务促进创作水平升级。结合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和未成年人工作实际,先后打造了市南区首部海洋题材儿童剧《我的湾是大海》、歌曲《海边少年》、胶东大鼓《偷年糕》、快板《颂歌献给党》等作品。

儿童剧《我的湾是大海》先后在青岛音乐厅、市南融媒体中心完成多场展演,通过赠票的方式邀请新时代文明少年、外来务工子女代表等群体前来观演。该剧入围2021年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主题曲《海边少年》入围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优秀的文艺作品,一方面展示了当下未成年人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让“乐学童年”文化志愿服务迈向更高水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