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集】山东手造•海阳非遗线上展

2024

10-06

14:14

烟台海阳市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面展示海阳非遗发展成果,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让节日成为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海阳市文化馆开展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示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浓浓家乡味,满满家乡情。
图片

锡镶壶制作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锡镶壶制作技艺又称镀金镶锡,即在玉石、瓷器、紫砂、琉璃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的工艺称谓,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其产品古色古香,高雅华贵,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集观赏、实用、收藏于一体。2001年8月,海阳“荣宝苑”被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作为定点国宾礼品单位。锡镶壶制作技艺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绿茶制作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是北方最大的无性系茶叶繁育基地,也是纬度最北的有机绿茶种植基地。据《海阳县志》记载,早在唐文宗年间(公元827-835年),境内就有种茶、制茶之说。适宜的气候,给了海阳绿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高纬度、低海拔,黄金海岸出好茶”由此得名。2017年,“海阳绿茶”地理标志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2021年,海阳绿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吉纹斋银雕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吉纹斋创立于1909年,吉纹斋银雕工艺是在银材料上进行阴雕、阳雕、剔雕的综合装饰方式。银雕工艺对于文字和纹样、动物和植物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像文字和纹样使用阴雕手法,在平面往下雕刻,结合银会与空气中的硫发生硫化反应的现象,经过时间的推移,银表面的硫化层会逐渐变黑,简单擦拭后,银器的平面与文字的凹面会形成类似碑拓的艺术效果,古朴庄重,带有浓厚的中式文化韵味。1991年起吉纹斋产品多次被国家外交部选为国宾礼品,2022年入选第七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麻姑岛手工皮雕皮塑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麻姑岛手工皮雕、皮塑技艺主要以牛皮为原材料进行雕刻制作,经过一百多年的广泛传承,已传至第五代。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有现代工艺技法的融入,使得现在的麻姑岛手工皮雕、皮塑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从而被更多的喜爱者和爱好者所接受。2022年,麻姑岛手工皮雕、皮塑技艺入选第七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瓦罐窑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瓦罐窑技艺延续了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以海阳西部河道两侧沉积土质及黄海沿海海泥为原料,通过特有“采花”工艺,在陶器上绘画、雕刻、镂空出寓意吉祥的图案,经过晾晒、装窑、烧窑、出窑等近20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完成,作品锃明铮亮,敲击有钟磬之声,造型古朴,美观大方,既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又是绿色环保之物品。2022年,海阳瓦罐窑技艺入选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花饽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是海阳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如今的海阳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是更多地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逐渐渗透到某些饮食文化习俗并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2022年,海阳花饽饽习俗入选第七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刻瓷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刻瓷是以瓷器为载体,集书画、篆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用特制的刀具在烧好的瓷器上镌刻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作为陶瓷装饰艺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运用多种刀法变化,使其在瓷器制品物体上产生的肌理美,备受文人雅士青睐,成为陶瓷艺术中的高雅艺术代表。海阳刻瓷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类比赛、展示、交流等活动,获得省级奖项20余项,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2022年,海阳刻技艺入选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布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布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民间技艺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海阳布艺传承了传统布艺制作方法,整个工艺遵循手工制作的传统要求,体现传统“女红”的精妙别致和中国民间技艺的博大精深。其代表主要有布老虎、布猴、布鸡、布娃娃等,作品憨态可掬,调皮可爱。2022年,海阳布艺入选第七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剪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据《海阳县志》记载,清朝中晚期,海阳剪纸在民间流传比较普及,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分有炕墙花、天棚花、门花、灯花、窗花、帽花、衣花、鞋花等几十种。清末鞠凯岁的剪纸作品《有凤来仪》、《麻姑献寿》进贡为慈禧庆寿贡品。海阳剪纸于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海阳喜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阳喜饼,俗称媳妇饼,果饼,火烧,胶东半岛民间特有的面食,美食。海阳境内自古就有婚礼制作并分发喜饼的习俗沿袭至今。海阳喜饼用料简单,只取面粉、鸡蛋、白糖、花生油和酵母五种材料,但是制作过程极为考究,使用平底锅烙制,从发酵到制作完成要经历十七个小时,八道传统工艺,做出来的喜饼金黄诱人、麦香浓郁。海阳喜饼于2018年被列入海阳市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