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2-08
14:38
滨州市无棣县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X/I/B/A/O
热
烈
祝
贺
热烈庆祝!
【宗王拳】
【疯秧歌】
【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
【丰香园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祭海仪式】
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宗王拳
宗王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等。宗王拳内容丰富,传统套路有老八极、少八极、合抱、四郎宽、形式、功力等九个套路,徒手对练有三步短打、五步带锤、等,器械有五路六合刀单刀、两套双刀、开山棒等十五个套路,阵法有:开山棒阵,五虎囚羊阵。宗王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承载着本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着特定地域和群体的智慧与精神,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
2019年,《宗王拳》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宗王拳》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疯秧歌
疯秧歌是集舞蹈和演奏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19世纪初期,杜家庄十七世祖杜玉成以鲁北秧歌为基础,博采众家秧歌之长,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疯秧歌艺术,形成了热情奔放、形式多样的秧歌风格。舞前以锣鼓开场,表达了祭祀上天、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2009年,《疯秧歌》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疯秧歌》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
陶瓷烧制技艺(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是无棣县采用当地独有的贝壳、贝壳沙和粘土资源,烧制贝壳陶、贝壳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韩家窑经世代传承,窑火不断,成为当地有名的陶瓷烧造作坊。传统韩家窑烧制技艺主要有捶泥、揉泥、拉坯、利坯、捺水、上釉、烧窑等,生产面盆、瓷罐、花盆等生活陶器,核心区在无棣城东韩家村周围。改革开放后,继承烧制技艺,汲取现代工艺,利用当地贝壳和粘土,辅以其它材料,传承发展了“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后逐步将贝壳含量提升至40%以上,烧制高钙细质瓷,实现由陶到瓷的转化。无棣贝瓷成为继陶瓷、骨瓷之后行世界第三大瓷种,填补了陶瓷行业的空白。
2022年,《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韩家窑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丰香园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丰香园小磨香油是鲁北沿海地区采用水代古法,利用当地盐碱地产的芝麻生产小磨香油的传统技艺。
“磨不热的石头,瞅不见的余头。遛到劲儿的芝麻,搅到劲儿的油”是丰香园小磨香油制作秘诀。丰香园小磨香油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技艺,承载着本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着特定地域和群体的智慧与精神,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
2022年,《丰香园小磨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丰香园小磨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祭海仪式
祭海仪式,是当地的一大民俗,是市级非遗项目。源于妈祖挂灯的传说,说是妈祖在狂风恶浪的黑夜,会在濒危渔船桅杆顶上挂一盏明灯,这艘船便会化险为夷,平安回家。人们为了祈福,迎接妈祖回娘家,便用木屑拌上燃油,于元宵节前后三天,上供祭海,敲锣打鼓,沿街拨灯,有秧歌队的村,秧歌队伍也随同巡游一直到渔船停泊拉坞之处,祭海祈福。拨灯时,一路锣鼓喧天,播点灯火,远望两条超级火龙通天达海,蔚为壮观。以祈妈祖保佑来年驱利避害,鱼虾满仓之愿望。埕口镇一带村庄都有拨灯祭海习俗,如孙家眨河村等等。
2022年,《祭海仪式》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祭海仪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