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非遗碑刻技艺——刀尖上的艺术

2025

04-02

09:21

临沂市临沭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月27日,临沂市临沭县组织开展第四期“临沭非遗全媒体采风活动”,临沭县文旅中心主任王艳、副主任何雯雯带领文化遗产科相关人员深入临沭街道探访碑刻技艺现场,记录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火起来”。

碑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石鼓文”,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不同改进,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古代艺术家运用圆、浮雕、透雕、和平雕线刻等各种手法创造出很多风格各异的石刻艺术作品,如古碑、造像、墓志、摩崖、经幢等。

采风小组走进碑刻传承基地,观摩传承人刘庆营现场演示碑刻制作流程。从选石到篆刻、拓印,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从艺三十年的技艺沉淀。“碑刻的难点之处在于体现书法的韵味,每一个起笔与落笔都要体现的淋漓尽致,才算是把这幅作品完整的雕刻完成。碑刻的意义在于传承,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可以传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刻字必须严谨,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要刻到位,争取给后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碑刻传承人陈庆营说道。

陈庆营从小跟随爷爷学习碑刻,系碑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在1997年结识了雕刻大师沈祖德,便拜在其门下,从此开启了雕刻生涯,常行走于各大碑林、寺庙和博物馆之间,为他们雕刻书法碑帖,之后回到家乡,每年清明前后都会为全县父老乡亲镌刻墓碑,平时多为一些书家和书法爱好者雕刻书法作品,或复刻一些古代名家墨宝,制作成拓片供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们模仿练习,使其走进千家万户。

此次全媒体采风活动,既是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创新传播方式的积极探索。通过全媒体的广泛传播,碑刻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关注,从而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未来,县文旅局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挖掘更多珍贵的非遗资源,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