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盛宴|12支古乐团队齐聚文安,共谱非遗华章!文安县2025年全国古乐交流会各参演团队介绍(巨野县鲁西南鼓吹乐节目组受邀)

2025

06-30

09:39

菏泽市巨野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图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和弘扬古乐文化,集中展示古音乐的多姿多彩与无限魅力,促进各音乐会之间相互交流,繁荣我县非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文安”建设进程,2025年6月26日,由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安县人民政府主办,文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文安县2025年全国古乐交流会”将在文安县文化艺术中心剧院隆重举办。

本次古乐交流会特别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甘肃、辽宁各地共计12支古音乐团队前来倾情演出,以下为本次参演团队简介:

演出时间:

2025年6月26日 09:00

演出地点:

文安县文化艺术中心 剧院

参演团队介绍

(以节目顺序排列)

安徽周家班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灵璧菠林喇叭

项目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吹大戏》、《江湖逍遥游》

项目简介

在昔日楚汉争雄的古战场,在人口达二亿之众的传统吹打乐传承密集区的皖苏鲁豫交汇地,数百年一脉相承,群居着一支由历代大班主引领的神奇音乐世家——周家班。

周家班周氏亲系传承乐手百余人,异姓徒系传承乐手约计千人规模,横跨苏鲁豫皖,形成了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他们手中持着乐器 ,心中持着法器,世世代代以乐为生,年年岁岁迎生送死、祭天祀祖,盛世乱世始终不渝。2014年,他们所传承的吹打乐艺术以其居住地命名为“菠林喇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最具元气的声音”、“汉民族音乐的奇葩,活化石”。2023年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雄安新区圈头村音乐会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

项目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小曲联奏《脱布衫》、《醉太平》、《浪淘沙》

项目简介:

圈头村音乐会‌是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村的传统民间音乐,始于明末清初,乐队由笙、管子、笛子、云锣、鼓、镲、铙、钹、铛子等乐器组成,保留了明清时代甚至更古老的曲目。2008年6月,圈头音乐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圈头村还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采风基地,体现了其在音乐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唐家班鼓乐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丹东鼓乐

项目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喜讯》、《龙舞丰年》、《农家乐》、《五匹马》

项目简介

丹东鼓乐简称“鼓吹乐”,亦称“鼓吹”、“吹打”等,是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器乐演奏形式,它长期流行于辽宁省丹东地区,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丹东鼓乐按曲体结构大致可分为堂吹曲、牌子曲和套曲三大类。丹东鼓乐的板式包括散板、慢板、快板、水板等,代表曲牌则有《南池涝》、《金沙滩》、《前后风》等。丹东鼓乐气势宏伟,热情洋溢,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辽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胜芳南音乐会

TUANDUIJIANJIE

图片

项目简介

冀中笙管乐(胜芳南音乐会)

项目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玉芙蓉》

项目简介

在古镇胜芳有一档民间传统音乐会,名为《南音乐会》。南音乐会所演奏的曲目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典型音乐,属于宫廷雅乐,主要包括祭祀音乐和朝贺音乐。还有包括昆曲,佛曲,民间音乐等。南音乐会大致于明末清初左右形成雏形,于清中期达到鼎盛。现会内存有大量清代器物,如大鼓、角灯、圆笼、高照、茶挑等等。乐器如笙、管子、笛子、云锣,大镲等。会内现存于民国十三年重新抄录乐谱两本,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巨野县文化馆

鲁西南鼓吹乐节目组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鲁西南鼓吹乐

项目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曲目:《唱大戏》

项目简介:

鲁西南鼓吹乐是以唢呐为主奏,笙、笛等伴奏的民间音乐,源于秦汉,以山东巨野为代表,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有各级传承人6人,民间艺人200余人。其曲目丰富,现存200余首,《百鸟朝凤》等作品广为人知。

近年来,巨野县大力传承发展鼓吹乐,团队屡获殊荣:2009年获山东卫视“中华达人”金奖;2010年参加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和央视演出;2013年《唱大戏》获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并赴印度交流;2014-2016年参与文化部“春雨工程”巡演;2018年《五福开门》入选全国展演;2023-2024年《包楞调随想》亮相中国民歌节;2024年赴鄂尔多斯、浙江音乐学院展演交流。这一传统艺术正持续焕发新活力。

津沽梵音音乐会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天津市西青区凌庄子津沽梵音音乐会

项目级别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行道章》

项目简介

天津市西青区凌庄子村“津沽梵音音乐会”起源于清代初期。由村民自发组织成立,其吹打乐流传至今,2022年10月,申请成为天津市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本音乐会演奏音乐分为打击乐和吹管乐两部分。打击乐使用乐器为,铙、钹、铛、铬、鼓等、五种乐器。其吹管乐使用笙、管子、笛子、云锣等、称上五音。每个曲牌由中国传统音乐式。起,承,转,合四部分组成。这种演奏被专家誉为中国式交响乐,气势恢宏,音色明亮,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

胜芳镇崔庄子音乐会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崔庄子音乐会)

项目级别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清天歌》

项目简介

庄子音乐会发源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近三百年历史,崔庄子音乐会所演奏的曲目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典型音乐,属于宫廷雅乐,主要包括祭祀音乐和朝贺音乐。目前会内保留的曲目有:大曲(八套)如:东乐章,关公辞曹,小走马等等。小曲有:古美酒,八海马,玉鹅郎等等。武场有两套钹谱:合西钹,长沙拍,现会内存有大量清代器物,如大鼓、高照等。乐器有笙、管子、大镲、铙等。崔庄子音乐会于2016年被授予“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智化寺京音乐队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智化寺京音乐

项目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海青拿天鹅》

项目简介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为明英宗时期所建的寺院,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五百余年,音乐风格庄重、古朴、典雅,曲体结构庞大、规范,演奏技法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乐演出团队主要成员为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1991年至1996年,到智化寺师从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六代艺僧学习智化寺京音乐。近年来,乐队曾赴大英博物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及国内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展演和宣传,展示北京的传统音乐风貌。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项目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普坛咒》、《上香赞》

项目简介

小冯村音乐会史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由一牛姓道长传入并成立了音乐善会,俗称道乐。现存明朝永乐皇帝御赐五爪龙大镲一付,云锣一架,木斗笙两架,大铙一付,小镲一付。清朝大镲一付,大铙一付,铜斗笙一付,红木管子一根。19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被列为四旧毁于一旦。小冯村音乐会腌息停鼓了30年。至1996年又恢复了音乐会,2006年6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冯村音乐会现有学员30多人。

津门北韵禅乐会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津门北韵禅乐

项目级别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鹅浪子》、《鹅鹅四段》、《洞士》

项目简介

北韵禅乐传入我会是1896年,由当时《永兴禅寺》的主持--觉纯大师所传,100多年来,除“文革”时期外,一直未断传承演出。始终保持寺院真传原生态,是目前天津乃至全国唯一能保持更传统、更纯正、更具代表性的北韵禅乐的唯一作品。

现如今在全国其他地区失传已久,唯有我津门北韵禅乐会还在准确传承着《洞士》《账鼓板》,其特点:点快、紧凑、节奏清晰、抑扬顿挫、有颤有断、清脆嘹亮,实乃中华民族古禅乐中的法器之魂。

庆阳唢呐艺术团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庆阳唢呐艺术

项目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演奏传统曲牌《秋计生》、《银纽丝》、《地里兔》及《罢子》

项目简介

庆阳唢呐艺术以前称“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艺术,也称鼓吹乐。因其有积淀雄厚的曲牌音乐体系,庞大的演奏群体,广泛的民俗应用,独特的演奏技艺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成为我国浩瀚的民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乐种。2005年8月经西峰区人民政府申报,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里东庄音乐老会

TUANDUIMINGCHENG

图片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项目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演节目

《山荆子》

项目简介

里东庄音乐老会流传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里东庄村,源自明代寺庙音乐,嘉靖年间里东庄村观音庙住持和尚将佛门音乐传授给村人,其后一直在村中传承不绝,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现存《大走马》《锦堂乐》等大套曲。演奏时乐手围坐,管居中,打击乐分列两侧,技艺严谨,主要在庙会、丧葬等场合演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传承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安县文化馆位于文安县文化艺术中心B座,总建筑面积4420平方米,以彩色光井为设计主题,提供少年儿童活动室和文化艺术培训等功能。馆舍由一层和负一层构成。一层设有文艺创作研究室、电钢琴培训厅、古筝培训厅、少儿美术培训厅、非遗展区。负一层由多功能厅、合唱培训厅、戏曲培训厅、萨克斯培训厅、书画笔绘厅、舞蹈培训厅构成。配有大数据分析屏、数字化一体机等智能化电子设备。文安县文化馆重点建设了非遗展区,由“水韵文安 文武双全”和“多彩文安 民以食安”两个板块构成,采用主题图文展陈和柜台展陈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设有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等区域,综合全面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