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18
08:50
聊城市文化馆
收藏分享
评论
0
金秋水城秋意浓,非遗薪火聚华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青春与传统交融中拉开序幕。
2025年9月13日晚7时,聊城市奥森体育场东广场灯火璀璨、鼓声震天。以"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为主题的首届大学生非遗文化节在这里盛大启幕。
本次活动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汇聚了聊城市文化馆、多所高校及非遗保护协会的力量,共同打造了一场集"展、演、玩、创、购"于一体的大型青年文化嘉年华。
政校协携手,点亮非遗传承之路
晚会伊始,一场气势恢宏的6人鼓舞表演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铿锵鼓点与现代舞姿交织,展现出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在主持人介绍下,聊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薛兆立、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江涛等领导嘉宾登台,共同启动本届文化节。当各位领导将手掌轻触启动球,全场齐声倒数"3、2、1"时,象征传承使命的光耀瞬间流转,标志着非遗文化在校园的扎根与绽放正式启航。
三大展区联动,打造非遗盛宴
本次文化节精心设置了三大主题展区,汇聚了聊城各高校和本地区的非遗精华。"非遗万象"市集区集中展示了东昌葫芦雕刻的精妙工艺、郎庄面塑的生动造型、王氏木雕的精湛技艺,以及刘氏匾额的传统制作工艺。 可近距离观赏铝编工艺品的巧思和水晶葫芦编织的精致。
"聊城滋味"美食区飘香四溢,魏氏熏鸡、王建刚烧鸡、八批果子、高唐老豆腐等非遗美食齐聚一堂。周店燻香醋的醇香、古阿阿胶的滋补、孟尝君酒和景阳冈酒的醇厚,为食客带来味觉盛宴。赵氏艾灸、武氏糖画、传统塑糖人更添活动氛围。
"薪火相传·青春"市集区成为大学生创意绽放的舞台。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美术设计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等高校学生展示了各自的非遗文创产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
互动体验升级,非遗焕发新生
文化节特别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草木里花艺·植物拓染和静缘禅拍小馆提供了身心放松的体验;梅珞簪花阁展示了传统簪花技艺;手工制香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体验。东昌编织、灵兮手工坊软陶葫芦、聊城剪纸艺术(包括茌平剪纸王金梅的作品)、东昌陶器制作技艺胶泥印章等展位都提供了互动体验机会,让参观者在动手制作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赵氏艾灸和陈氏万应膏则展示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市民提供了健康咨询和服务。
精彩节目连台,展现非遗创新活力
启动仪式后,文化节带来了长达一小时的精彩节目表演。歌曲《我家门前有条河》以悠扬旋律唱出水城韵味;川剧《变脸》演员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引来阵阵惊呼;两场古筝演奏《晚秋》《梦里水乡》和《女儿情》《青花瓷》则用传统乐器奏响现代旋律。舞蹈《霓裳羽衣》衣袂飘飘,再现盛唐气象;模仿秀《美猴王》活泼灵动,展现非遗趣味性;歌曲《我爱你中国》则用深情演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45分钟的非遗节目展演环节。集体太极拳八法五步、陈氏56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一二路、梅花拳和刀术等节目接连上演,刚柔并济的表演配以《良宵引》《秋风词》等古琴名曲,展现中华武术的深厚底蕴。
打造协同生态,实现非遗双向奔赴
本次文化节创新性地将非遗"传统"与大学生"青春"相结合。"非遗与大学生的结合是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主持人在开场白中阐释了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随着Z世代成为社会主力,这种融合将更强调年轻化表达与科技化赋能。"文化节期间,主办方每天发放美食霸王券200张、美食代金券/满减券2000张,吸引年轻人积极参与。通过高校教育、政策引导和市场联动,有望形成"非遗传承人+大学生+科技企业"的协同生态。
从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斑斓色彩,到临清贡砖的千年窑火;从茌平剪纸的指尖匠心,到阳谷泥哨的乡土回响,这些鲁西大地的文化密码,正通过青春之手接续传递。东昌湖的波光永映非遗薪火,大运河的涛声长伴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