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改革”点赞市文旅局打造“济英一家亲”非遗援疆“济宁样本”经验做法

2025

10-15

08:34

济宁市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10月14日,济宁市委改革办微信公众号“济宁改革”刊发《市文旅局:创新“五亲”模式 增进“五个认同” 打造“济英一家亲”非遗援疆“济宁样本”》经验做法,点赞济宁市文旅局立足部门职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全力推进对口支援新疆英吉沙县工作,把“济宁所能”融入英吉沙“发展所需”,打造“济英一家亲”非遗援疆品牌,切实推动济英两地在文化、情感和价值认同上的深度交融,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鲜活动力,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济宁样本”。全文内容如下:

近年来,济宁市文旅局立足部门职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全力推进对口支援新疆英吉沙县工作,把“济宁所能”融入英吉沙“发展所需”,打造“济英一家亲”非遗援疆品牌,切实推动济英两地在文化、情感和价值认同上的深度交融,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鲜活动力,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济宁样本”。
54937a429538f8a4a1c0d3d8104e0cb3.jpg

深化非遗走亲

增进文化认同

依托英吉沙县特色节庆平台,将优质非遗资源精准输送至基层教育一线。市文旅局率领文化馆专业人员及市级非遗传承人团队赴疆,以当地“杏花节”文化旅游品牌为重要契机,先后在绿地公园、和谐社区、县实验小学、英吉沙县国学书院、育才中学等教育场所开展了非遗市集、展演与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非遗活动6场次、惠及学生1000余人。活动期间,济宁非遗传承人受邀走进当地传承人家中做客,彼此互相交流技艺,共同演奏、歌舞欢庆,促进了我市和英吉沙两地之间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不仅将孔孟之乡的非遗精粹生动呈现在边疆学子面前,更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效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持久活力,营造出一片鲁疆人民一家亲、全国人民心连心的和谐氛围。

深化活动惠亲

增进理念认同

注重以文化资源定向输送为基础,以“物”传情、以“艺”促情,持续深化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市文化馆与非遗传承人联合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鲁英非遗文化交流暨作品捐赠活动”,向国家级非遗项目“维吾尔族传统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明赠送葫芦烙画《花开富贵》,并向英吉沙县文化馆、和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县实验小学捐赠剪纸、葫芦烙画、面塑等非遗作品及图书若干册。这些捐赠不仅是文化资源的共享,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心灵的交汇,生动诠释了“互帮互助”的援疆理念,为构建鲁疆两地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友好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7ef46aae1b4b391905a2577190c831f4.jpg

深化文艺助亲

增进团结认同

为推动非遗艺术走进百姓生活、服务基层群众,市文旅局积极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参与新疆重大文化活动。在新疆旅游发展大会暨“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推介大会期间,济宁市省级非遗项目杂技代表作《岁月》《乐淘陶—顶花坛》等亮相“鲁疆心连心 共铸中华情”文化交流暨“文化惠民”文艺演出舞台。这些融合高超技艺与时代审美、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的非遗演出,跨越地域界限,在喀什地区各族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不仅展示了非遗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也彰显了其作为文化润疆、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作用。

深化交融润亲

增进情感认同

与英吉沙县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双向文化交流机制,为深化两地文化合作与民族交融奠定制度基础。英吉沙县访问团来济考察,深入调研我市专业院团及“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双方围绕非遗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达瓦孜艺术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市文旅局接待英吉沙县文旅工作者及非遗传承人代表团来访,围绕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非遗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内容组织系统考察与座谈交流。这种高频次、高质量的互访机制,不仅促进了两地文化工作者与传承人的专业互鉴,也增强了民族情感认同与文化归属感。

深化产业富亲

增进发展认同

市文旅局立足英吉沙县文旅发展实际,推动非遗资源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探索可持续的文化援疆路径。2024年8月,济宁市优秀非遗项目尼山砚制作技艺、玉堂酱菜制作技艺、儒苑青陶制作技艺亮相“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演活动。组织平派鼓吹乐、刘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柘沟制陶、金乡木雕、彩印花布、葫芦烙画等一批代表性非遗项目赴英吉沙县南湖旅游度假区开展集中展示、活态展演与互动体验活动,让边疆民众近距离感受齐鲁非遗的独特魅力。这种“非遗+旅游”“非遗+产业”的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提升了当地旅游品质,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平台与市场空间,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英吉沙县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d840253235808cc4c48eaf2f7d0eb5f4.jp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