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归昌乡:孝善文化润民心向善美德传万家

2025

11-11

08:33

临沂市郯城县文化馆
收藏

分享

评论

0

近年来,郯城县归昌乡坚持把传承和发扬孝善文化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孝善栖凤里·和风润归昌”为主题,以“孝”字先行培育文明乡风,在全乡组织开展群众文明实践活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及和美乡村建设凝魂聚魄,固本培元。 

图片
图片

文化引领,打造孝善文化阵地。发挥文明实践所阵地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一主阵地,吸收党员、团员、巾帼志愿者等400余人,带头学习孝德文化,践行孝道之美。依托老归昌村“孝”文化民俗馆,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老小墨河沿线建设网红打卡点“共富工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扬光大“孝文化”。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在全乡44个自然村分别建有文化广场,设立孝道文化宣传牌,将部分主干道沿线的墙体打造成“孝亲”文化墙,绘制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墙体画2000余平方米。同时利用百姓大舞台和文化站,组织开展文艺、联谊(送戏下乡、书法、广场舞)等宣传活动。发挥志愿“示范”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为主,吸纳退休教师、老党员和各类文艺爱好者等组建起12支乡村“孝善栖凤里”志愿服务队伍,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加深村民对“孝”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图片
图片

凝心聚力,同谱孝文化主题曲。让家风“树起来”。成立白河柳琴剧团、祥和民间文艺宣传队,立足本地孝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感恩父母亲等专题文化活动,评选孝星12人,孝善家庭80户,大力倡导孝敬父母、美善和谐,共促家庭幸福,进一步激发全乡人民尊老敬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乡域范围内倡树和谐、崇德、友爱的文明新风。让村风“清起来”。组织“孝文化”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60余场,民主评选“归昌好人”20名,让参选人上台讲故事,通过“讲自己、荐他人、投票选”,做到身边人说身边事,群众模范群众荐。让民风“和起来”。立足本地厚重孝善底蕴,将孝德文化、历史传说、独特乡俗等,编纂汇聚优秀民俗风情的《凤鸣归昌》一、二、三辑,传承孝善美德,弘扬文明乡风。

图片
图片

创新举措,让孝文化落地生根。完善“新约定”。运用“四议两公开”,修订完善44个自然村的《村规民约》,将孝老敬亲、团结邻里等纳入其中。通过微信群、短视频、议事会等积极宣传文明乡风建设规定,引导群众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依照约定加强操办红白喜事日常监督和自办宴席的申报管理。设立“孝善食堂”。老归昌、葛大等6个村通过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数量、结构、需求等因素,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屋,合理规划食堂布局,保障食堂选址在老年人集中、环境安全无污染的区域,实现“老有所食、食有所安”。各村的“孝善食堂”结合本地资源和文化特色,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养老服务目标。治理“新成效”。郯庙、张楼等村设立“文明孝善积分超市”,建立4大类10小项评价体系,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让良俗善行“有分值”、村规民约“有价值”、文明乡风“可增值”。以户为单位,累计发放积分卡片3000余张,激励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把孝亲文化与善治乡村有机融合,努力打造“孝善栖凤里”文化品牌。

如今,孝善文化的落地开花,汇集了孝善养老的正能量,弘扬了“百善孝为先”、事亲行孝的传统美德,归昌乡探索走出的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子女敬老”的农村孝善养老新路子,有力实现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目标。(李静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举报
0
0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随屏 换一批
头条 换一批
资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