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蛤蟆嗡小戏《红月亮》
2022-07-10 16:04 聊城市冠县文化馆 4088 2
红色题材蛤蟆嗡小戏《红月亮》的剧本创作来自于抗日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62烈士的故事。
故事简介:1940年正月,我八路军先遣纵队奉命北上河北省南宫,参与攻击叛变投敌的汉奸石友三部队。在取得胜利之后南返我鲁西根据地时,却被3000多日军尾随追击。我部在冰天雪地中且战且走,艰难前进。就在到达离我根据地近在咫尺的馆陶县北部时,又被馆陶、邯郸等地的数千日伪军迎头拦住。我部陷入重重合围,三面强敌,一面卫河,形势极为危机,不得不分散突围。我先遣纵队三营十连62位指战员经连续左冲右突之后,退入馆陶县赵官寨,经一番巷战,最后的十几名指战员退守村中一座土楼,被敌人团团围困。敌伪在进攻受阻,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残忍的纵火烧楼。勇士们誓死不降,砸碎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入火海,壮烈牺牲。
那天,正好是1940年元宵佳节。
事后,延安《新华日报》发专文进行报道,刘伯承将军发表讲话給予了高度评价,在解放区引起很大反响。
烈士牺牲后,忠骨暂时安葬于赵官寨。日寇投降后迁葬到十连的诞生地——后田庄村,现为冠县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省级文保单位。
该小戏创作思想:一是以相距82年的两个元宵节为切入点,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即当代人物和当年烈士英灵之间的交流。既可以讲述当年的故事,又可以讲述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的红色传承和巨大变化。
二是以当代年轻人和革命先烈之间的“代沟”为矛盾线,写出青年人从不理解到感动、敬仰到立志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为家乡奉献青春的过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山东公共文化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liyuewenhuayun@163.com
我要评论 《山东公共文化云用户交流公约》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聊城市冠县文化馆 
创作 192 粉丝 1
武训故里 冠州梨乡
推荐资源 换一批